•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宣城市“百千万法治家庭培育工程”荣获首届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十大优秀案例

浏览次数: 来源: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0-01-06 14:45

近日,由上海市司法局、江苏省司法厅、浙江省司法厅、安徽省司法厅联合发起的首届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论坛在上海举行,共同研讨长三角地区基层依法治理的共谋、共建、共治、共享之道。论坛发表了《基层依法治理的长三角共识》、发布了“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十大优秀案例”,宣城市“百千万法治家庭培育工程”入选十大优秀案例,并作了典型交流。

“七五”伊始,宣城市以家庭这个“最小细胞”为切入点,探索“德法共建”机制,以“六无、六带头”,即无家庭暴力、无非法宗教活动、无邻里和家庭纠纷、无涉黄涉赌涉毒和传销行为、无违规违法上访、无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带头尊法、带头学法、带头守法、带头用法、带头诚实守信、带头传承和弘扬好家风为标准,深入推行“百千万法治家庭培育工程”,旨在推动法治国家建设落实到家庭,教育引导家庭及其成员充分认识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认真学法、自觉守法、正确用法。旨在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落实到家庭,不断提高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通过行政机关的严格执法和司法机关的公正司法,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加速推进宣城现代化“四个特色之城”建设步伐。旨在推动法治社会落实到家庭,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通过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法律体系、法律制度层面的知识普及,探索建立法治家庭及单位、学校、社会实践为一体的法治宣传新模式。2017年2月,司法部来安徽调研法治建设时,对宣城市探索“百千万法治家庭培育工程”予以了高度评价。

通过示范引领,让身边典型带动更多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加快推进“七五”普法工作和法治宣城建设,需要从家庭抓起。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培育出法治家庭示范户10000户、法治家庭标兵户1000户、最赞心动法治家庭100户。组织开展全市“最赞心动法治家庭”先进事迹巡回宣讲活动,让先进典型发挥头雁作用,激励群众的法治荣誉感。积极探索激励机制,设立金农法治家庭贷,建立法治家庭授信档案,截止2019年底,办理发放法治贷51万元,让诚信守法带来实实在在的法治红利,激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建立完善长效机制,2019年6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宣城市党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深化法治家庭培育工作,要求每个村每年培育10户法治家庭,让法治精神不断渗透到基层,激活群众的法治幸福感。

通过多措并举,让法律知识普及更多家庭。培育法治家庭首先要尽力采取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每个家庭成员学法知法。整合资源。围绕“美好生活·与法同行”主题,以“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为抓手,组织“七五”普法讲师团与“以案释法”宣讲团,围绕群众关心的“衣食住行”等内容,开展“法德携手乡村行、社区行、校园行、企业行”等主题活动。部门协同。公检法司等执法部门定期梳理已经办结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件,编印《七大调解法》《基层社会治理百例指引》《法治家庭案例汇编》等“以案释法丛书”,以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引导、启发身边人。市司法局以责任、义务为关键词,编印《公民的权利》《公民的义务》《百姓法治宝典》等“法律进家庭”系列丛书,激发市民学法的内在需求。市文明市办则将每年的6月定为“法治家庭建设宣传月”,组织机关干部入户走访送法进家庭、联点共建送法进社区、街头巡查法治问卷调查,市妇联推进“建设法治宣城 送法到家”系列主题活动,将法治宣传延伸到每一个角落。上下联动。此外,宣州区创新“法治扶贫进农户”活动,宁国市实施“法治大喇叭村村通”工程,市县乡村四级依托“守法圆梦”“春风化雨”等六大主题活动,组织开展以案释法微宣讲460场、律师“一对一”帮扶2106人次、法治问卷调查14.8万人次、发放法治家庭教育读本21.4万份,不断增强基层群众的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

通过立足重点,让法治信仰扎根更多家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只有重视家庭建设,才能推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根据地方立法权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工作,制定颁布《宣城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多部法律,进一步弘扬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与诚信建设相融合。加大对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力度,持续整治不文明出行、制假售假、“黄赌毒”、“老赖”失信等失德败德违法行为,引导群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主动承担各项责任,营造崇法尚德的良好社会风尚。与素质教育相融合。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加强孩子的法治素质教育是法治家庭的重点。全市315所中小学校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法治副校长的选任、管理工作被纳入综治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推动“优秀法治教案视频进课堂”“法治动漫进校园”,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宪法法律知识、树立宪法法律意识、养成遵法守法习惯。

通过建好阵地,让法治文化润浸更多家庭。法治家庭创建要创新形式,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构筑“家门口”的法治文化阵地。出台《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命名办法》,启动“一县一馆一公园”建设,因地制宜将法治元素融入公园、广场、街道、长廊、景区,先后建成法治公园(广场)177个,通过“抬眼见法,随时学法”,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培育群众的法治素养。构筑“指间上”的法治文化阵地。建成以“宛陵普法”微信公众号为核心,7个县市区普法微信、864个村居法律服务微信群为补充的新媒体普法矩阵,通过普法资讯、信息发布、法律解读、法治作品推送等形式及时将“法治快餐”送到每个家庭,不断提高群众对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构筑“特色化”的法治文化阵地。深入挖掘各地特色文化资源,将法治元素植入皖南花鼓戏、徽剧、剪纸、皮影戏等地域特色“非遗”项目,推动形成“一县一品、百花齐放”的工作格局。宣州区深入全区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展法治皮影戏巡演活动。郎溪县的皖南大鼓、广德市的花鼓戏、泾县的黄梅调在田间地头唱响法治好声音。这些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学法的同时,也感受到法治文化的浸润!

随着“百千万法治家庭培育工程”的不断深入,宣城市连续7年法治宣传工作、综治工作(平安建设)位居全省先进,群众安全感、执法满意度连续多年领跑全省。2018年全市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7.7%和13%,进京、进省上访人次同比下降33%和54.7%。先后荣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城市、全省社会治理防控体系建设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

家庭是基层依法治理最基础和最有效的载体,只有以每个家庭作为依法治理载体使家庭成员之间形成互学互帮氛围,才能形成良好的叠加效应;只有坚持自治、德治和法治的有效融合,并在每一个家庭付诸实践,才能有效推动群众从“学习法律”到“运用法律”的转变,从“认知法律”向“认同法律”升华;只有不断培育每个家庭成员成为“法律明白人”,才能真正让法治思维、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促进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法治建设才能形神兼备、秩序井然、行稳致远。

                               (宣城市司法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