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林思凡:乡贤写诗办“报”宣传法治文化

浏览次数: 来源:宣城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2019-09-24 08:31

 

林思凡,今年77岁,是郎溪县姚村乡鸦山造纸厂的退休工人。在“姚村乡善行义举乡贤榜”上,林思凡作为鸦山乡贤排名第一。这位乡贤的特长就是写打油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报道村里的好人好事,弘扬社会正能量,供村民阅读评议,游客欣赏拍照。现在,这块小黑板已经成为鸦山一道靓丽的法治文化风景。

林老退休之后,在村口开了一家日杂小店,他将小店墙面进行清理,刷上油漆,做出一块宽1米、长5米的小黑板。他从40岁开始打理门前的小黑板,义务办“法治报”37年,黑板报每月更新一次。黑板报的内容除了他自己创作的打油诗,还有通过广播、电视、书本等媒介学习到的法律知识和国家政策。

2017年底,他还特意编排了一期“学习十九大”专刊,专门宣传十九大精神以及当前脱贫攻坚等国家政策。如“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暖亿家。全国人民特欢喜,各行各业笑哈哈。人民利益为中心,人民做主来当家……”“脱贫攻坚决心大,共同富裕放光华。和谐稳定民心乐,长治久安出彩霞”、“从严治党在路上,党的纯洁更向阳。作风正派思想红,清正廉洁工作忙”。另外老林的小黑板还有一个“广而告之”栏目,上面告知了快速传递办理《残疾证》等相关证件,及办理居保、医保等手续的消息,服务鸦山村民。还有“公益”广告等,譬如:“每月30号,双沟(宣城洪林镇)来师(理发师)剃头,愿剃者请按时早来等剃。”

“富强不会受欺侮,民主社会民心服,文明举动受尊爱,和谐乡里百姓富……”站在鸦山街头的“小黑板”前,纯朴的山民们饶有兴致地读着用打油诗解读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这小小的举动却是老林用自己的小黑板传播着大文明。林思凡的“法治报”,一部分内容以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解读和宣传法律法规和惠农政策,另一部分内容就地取材,把周边的好人好事加工成通俗易懂的打油诗,教化村民,纯正民风。小黑板滋润着山乡,学好人、做好事在鸦山古道漫延开来。

宣传文明乡风,也是老林黑板报的主要内容之一。山村里,谁家喜事新办,谁带头修桥补路。东家的儿媳孝顺,西家的孩子拾金不昧等等这样的新鲜事,老林会及时地在他的黑板报上予以表扬,礼赞文明新风。鸦山村古稀老人张才发,自学理发,每月定期上门为村里年长、残疾、患病等原因无法出行的老人免费理发,一坚持就是十年,无论风雨从未耽搁;古道经过的妙泉村王家村民方元翠,其儿媳彭光翠13年前因病导致智障,成了智商如三岁孩童、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方元翠鼓励儿子出门打工挣钱养家,自己便独自承担起照顾智障儿媳和两个正在上学孙子的重担,因对儿媳的不离不弃的爱,方元翠入评宣城市2015年度“好婆婆”; 原籍郎溪县姚村乡白阳岗,现定居浙江杭州的商人陈兆君,为助力家乡美好乡村建设,向姚村乡捐赠爱心款20万元,用于该乡廉租房小区公益事业建设,此前曾一次性慷慨捐赠18万元用于白阳岗的村道道路硬化;今年1月24日,郎溪县境内普降大雪,姚村乡天子湖村岱山村民组村民戴发阳,于 25日凌晨5点,就开着自家铲车,加入交通部门和姚村乡干部群众联合开展的铲雪行动,直到10点半,铲雪完毕,全线畅通。接着,戴发阳又义务为妙泉、四青、红旗湖等村及姚村社区的村组道路铲雪,里程长达25公里,及时为群众的出行提供了方便……

鸦山村地处四县交界的大山深处,过去是一个很偏僻的地方,报纸都很难看到,林思凡的“诗歌角”成了一个传达党声民意的平台。如今交通、信息条件已大为改善,鸦山村因位于“徽商古道”上,成为一个旅游景区,林思凡的打油诗也成为让不少游客驻足的一景。

作为新一代乡贤的林思凡,他用自己独特的诗教方式和善行义举,为山乡群众树立了好人坐标。他表示:打油诗和小黑板,看起来朴素,很土,但土的东西却很伟大——有着独特的闪光点。写诗办“报”宣传“法治文化”他会一直坚持下去,更会主动积极的带动更多热爱法律的人参与进来,为“法治文化”的宣传和推广默默奉献着一份自己的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