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让“细胞工程”助推法治宣城建设

浏览次数: 来源:宣城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2019-09-24 08:44

 

2017年4月,经宣城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在全市探索“德法共建”机制,以“六无六带头”标准培育百千万法治家庭,推动宣城普法工作转型增效。通过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全社会都讲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环境。

多方发动,培育“法治家庭”。以“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为抓手,整合市委政法委、宣传部、文明市建设办、妇联、司法局等多家普法资源和力量,围绕“美好生活·与法同行”主题,组织“万名干部入户送法”系列活动,开展以案释法微宣讲460场、“一对一”法律帮扶2106人次、街头法治问卷调查14.8万人次、发放法治家庭教育读本21.4万份,发放金农法治家庭贷39万元。同时,加大对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坚持整治出行不文明、制假售假、“黄赌毒”、老赖失信等失德败德违法行为,引导群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主动承担各项责任,形成崇法尚德的良好社会风尚。

依托特色,推动“法治家庭”。依托全市“七五”普法讲师团、“以案释法”宣讲团及“一村一法律顾问”,在全市886 个村(社区)巡回开展法治巡讲活动,确保“法律进家庭”延伸和覆盖到每一个角落。公检法司等执法部门定期梳理已经办结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件,编印“宣城市以案释法系列丛书”,有效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市纪委组织开展优秀廉政法治文化作品征集展播活动,激励群众参与法治文化创作,有效提升德法水平;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市建设办公室将法治微宣讲纳入“文明创建知识”进社区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道德和法律水平;市司法局、法宣办组织开展全市最赞心动法治家庭先进事迹巡回宣讲活动,让先进典型发挥头雁作用,激励群众自觉守法、维护法律权威;市妇联组织开展的“建设法治宣城 送法到家”主题活动,宣州区开展的“法治扶贫进农户”活动,宁国市开展的法治家风家训征集活动,泾县设立的“金农法治家庭贷”等多种形式的“德法共建”实践活动,不断将法律渗透到基层、渗透到群众日常生活中。

狠抓重点,引领“法治家庭”。着力培养公民的规则意识,围绕群众关心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量身定制《公民的权利》《公民的义务》及《法治家庭案例汇编》等法治家庭系列丛书10余部。充分发挥家庭的示范作用,分级评选出法治家庭示范户6000户,标兵户607户,最赞心动法治家庭60户,积极组织开展法治家庭事迹巡回宣讲、法治家庭事迹展播等活动,以点带面,激发群众荣誉感、获得感和参与感。

打造品牌,深化“法治家庭”。讲好地方法治故事,整理挖掘水牌令、化洽亭、虐政石、井水不犯河水等法治故事20余篇,制作拍摄《扬子普法记》系列法治动漫13部。丰富地方法治内涵,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入手,编印《宣城家训》系列丛书8部,组织华东政法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对宁国市云梯乡的吴氏族谱、泾县查济的查氏族规、绩溪县尚村的十姓九祠等家风家训进行系统研究,提炼出现代法治精神。弘扬地方法治文化,将法治元素植入皖南花鼓戏、皖南大鼓、徽剧、皮影、黄梅调、剪纸等地方传统文化中,创作出《金剪刀》《挂牌匾》《宪法之歌》等特色作品30余部,组织开展法治文化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1812场。通过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培育群众的法治素养。

推荐理由:通过组织开展“法治家庭百千万”培育工程,紧紧抓住家庭这个“最小细胞”,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有效推动法治宣传从“传播法律知识”向“培育法治观念”的转变,切实提升家庭成员的法律信仰、规则意识、法治观念,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