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法制网:记者探访 各地如何做实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

浏览次数: 来源:法制网 发布时间:2019-10-14 11:21

编者按

 

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公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健全和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日益迫切。近年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动新时代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建设,持续拓展公共法律服务的内容,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均等普惠、及时精准、优质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

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搭建情况如何?在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方面发挥了怎样的功效?实体平台如何更好地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今天,本报聚焦部分地方的先进经验与特色做法,以期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 提升法律服务供给能力

◆ 下沉优质法律服务资源

◆ 现代科技促进服务升级

◆ 微信提供即时法律服务

□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斌 蔡长春

几个农民工模样的中年男子走进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四下打量一番后径直走到法律援助窗口——包工头拖欠了87名农民工大半年工资,他们几人作为代表前来中心寻求法律援助。

法援窗口值班人员热情接待、耐心询问后,立即开启“绿色通道”,经法律援助中心审批和指派,两名业务扎实、责任心强的援助律师很快代其提起诉讼。前不久,法院判决采纳了代理律师的意见,农民工被拖欠的158万余元工资被全部追回。

“没想到免费的法律援助这么好!”拿到工资的农民工高兴地说。

类似的优质便民法律服务,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走访辽宁、黑龙江、四川等地了解到,各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做强做实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创新“一个大门进来,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问题”的工作模式,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让人民群众得实惠。

法律服务资源应驻尽驻

走进窗明几净的兴城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3个法律服务窗口两侧排开,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等窗口都在接待来访群众。

兴城市司法局局长丁桂清边走边介绍说,兴城按照“3+X”建设模式,“3”即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3个基本职能,“X”为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安置帮教等拓展职能,为群众提供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

1号窗口为民商事仲裁窗口,提供仲裁咨询服务,对无仲裁协议的纠纷提供免费调解服务并促成转化为仲裁协议案件。“中心还通过加强仲裁法律制度宣传,走访重点行业企业,引导他们通过仲裁方式解决纠纷。”丁桂清说。

2号窗口为法律咨询窗口,22名执业律师轮流值班,为群众答疑解惑。3号窗口为法律援助窗口,符合援助条件的可以当天指派当天办理。4号和5号窗口分别为妇女儿童绿色通道及农民工绿色通道。6号至10号窗口为公证业务窗口。

中心专设便民服务区,放置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提供雨伞、饮水机及无线WIFI上网等服务,为群众营造舒适便利的服务环境。

据了解,近年来,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做到法律服务资源应驻尽驻,不断提升平台的法律服务供给能力。

辽宁省锦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内设5个实体窗口,分别为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服务和行政综合,截至目前已接受群众法律咨询两万多人次,调解矛盾150多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00多件。同时积极推进仲裁、行政复议进驻实体平台,将公证、法援工作延伸到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做优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依托县法律援助中心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等多种服务。集贤县司法局局长王福金介绍说,随着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的推进以及法律援助服务进一步优化、援助门槛进一步降低,集贤县法律援助案件大幅上升,去年承办144件,今年以来已承办306件,受援人满意率达100%。

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

8月29日,兴城市温泉街道首阳社区丽景家园业主代表来到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要求解决小区业主马某在楼顶公共区域种菜、损害其他业主利益之事。工作室负责人、驻社区法律顾问立即找到当事人,就此事开展调查调解工作。

耐心听取双方意见后,社区法律顾问向马某解释了民法通则、物业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释法说理,马某最终同意不在公共区域种菜,双方握手言和。

这样的驻社区法律顾问,兴城市268个村(社区)实现了全覆盖。

近年来,各地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措施,建立激励机制,推动优质法律服务资源下沉,重心下移,通过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建设,深入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公共法律服务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

兴城市温泉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依托辖区便民服务大厅设置法律服务窗口,除法律咨询、人民调解外,工作站还承担转交法律援助申请、公证业务引导告知工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在首阳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法律援助律师及公证员等人员联系方式公示上墙。社区法律顾问、律师杨磊说,她每月定期到工作室“坐班接诊”,为群众解答法律问题、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每季度至少举办1次法治讲座。

在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法律资源分布不均,特别是基层法律资源短缺问题较为突出。锦州市司法局副局长牟宗光介绍说,针对这一问题,锦州通过分区分片方式协调市内律师支援缺乏律师的县区,每位执业律师平均到4个至5个社区(村)开展法律服务和担任法律顾问。为做细做实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锦州还在每个村(社区)培养了3名至5名“法律明白人”。

截至目前,锦州117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覆盖率达到100%,1377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建成率为99%。

集贤县司法局对全县4名律师、13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编组,法律服务覆盖全部村(社区),制作带有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照片、姓名、电话号码、微信二维码等信息的公示板,张贴到所有社区、村屯,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电话、微信联系法律顾问获得优质法律服务。

信息化推动服务均等化

前不久,江先生来到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天府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咨询因劳资纠纷申请法律援助的事宜。工作人员现场初审江先生提供的材料后,通过公共法律服务云大厅远程连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窗口,线上帮助江先生申请到法律援助。

“原以为要到区里办理,没想到在这儿就办好了。”江先生赞叹道。

成都市公共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管理处处长杨宏伟告诉记者,江先生的事要放在以往,从初审到开具相关证明,从受理、审批到指派,没两三天是根本走不完程序的。

为破解“来回跑、多次跑”给群众带来的不便,成都市司法局于今年9月在全市范围内部署申请法律援助“全域通办”工作,打破地域限制,群众到就近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窗口即可申请法律援助,有条件的区县可以在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申请。

“实行全域通办,由于当事人在异地申请,异地窗口的工作人员需要代有管辖权的法律援助机构进行初审、录入材料、线上沟通等,增加了工作量,但我们宁可自己麻烦点,也要让群众方便些。”杨宏伟说。

近年来,各地进一步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在公共法律服务领域的应用,推动公共法律服务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促进公共法律服务提档升级,使群众都能享受无差异的、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

兴城市在温泉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试点互联网无人律所。无人律所类似银行ATM机,群众扫一扫微信二维码即可登录“下单”,后台全国3.8万名律师“抢单”,为居民提供一对一的视频法律咨询服务。每人每天首次咨询免费。群众如需要合同审核等服务,可以点击“拍摄材料”调用高拍仪将文件拍照上传,发给律师,律师在线审核给予意见建议。

此外,各地积极推进法律服务微信群建设,为群众提供即时性法律服务。兴城市司法局开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与实体平台融合联动;集贤县司法局建立县、乡、村(社区)三级微信法律服务工作群160个,群里近3.5万人,有效解决了偏远地区法律服务资源不足问题,促进了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