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 来源: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1-08-18 11:06 |
近年来,宁国市紧紧围绕平安宁国建设主题和要求,强化责任、主动作为,瞄准重点、突破难点,着力在教育引导、服务管理、救助帮扶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对刑满释放人员服务管理工作水平,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截至目前,
全市在册刑释人员626人,服刑人员核查率、反馈率及重点刑满释放人员接送率均为100%。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市委平安宁国建设领导小组下设重点人群专项工作组,进一步明确了职责任务。全市各级安置帮教机构和有关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共同开展刑满释放人员教育帮扶工作,帮助刑满释放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努力消除不稳定因素,预防和减少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为构建平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推进落实“无缝衔接”。司法行政机关及时做好服刑人员信息核查反馈、预释放人员文书转派。对监所提供的预释放人员信息通过公安派出所、村(居)委会进行核查,确认无误后主动与其亲属取得联系,做好回归前的相关准备工作。疫情防控期间,户籍地党委政府落实“必接必送”,确保重点刑满释放人员接回率100%。一般刑满释放人员由户籍地司法所出具说明,期满家人接回后及时报到,实现人员对接“零缝隙”、安置帮教“零时差”。健全完善刑释人员档案,及时更新系统信息数据,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三是落实日常帮教。充分发挥帮教小组作用,全面落实辖区内重点人员月走访、一般对象季度走访,深入了解和掌握刑满释放人员的思想动态、现实状况,有针对地开展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消除顾虑、重树信心。
四是突出联动扶助。及时梳理刑满释放人员生产、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落实社会救助、就业扶持等。户籍地党委政府积极与民政等部门联系,帮助符合国家规定的刑满释放人员申请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帮助有就业意向的刑释人员联系相关部门进行再就业服务,协助其重新就业、顺利融入社会。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安置帮教工作,依托企业建立了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
五是加强风险防范。做好刑满释放人员核查管理。加强重要时间节点的走访排查,分析研判刑满释放人员可能存在的风险,查找失联人员,及时将4名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刑释人员送医治疗,最大限度消除不稳定隐患。
六是强化便民服务。司法局为10个基层司法所配备了一体化终端设备,将远程视频会见探视点延伸基层司法所,有效解决服刑人员亲属因路途遥远、经济困难、行动不便等原因无法到监狱现场会见等难题。今年以来,全市成功实现远程探视3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