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市司法局> 政策解读> 其他解读
索引号: 113417000032450110/202309-00028 组配分类: 其他解读
发布机构: 宣城市司法局 主题分类: 公安、安全、司法
名称: 【文字解读】《宣城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3-2025年)》政策解读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9-28
索引号: 113417000032450110/202309-00028
组配分类: 其他解读
发布机构: 宣城市司法局
主题分类: 公安、安全、司法
名称: 【文字解读】《宣城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3-2025年)》政策解读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9-28
【文字解读】《宣城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3-2025年)》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3-09-28 11:47 来源:宣城市司法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 制定背景和起草依据

制定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2021年12月,司法部制定了《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2020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2020-2022年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在2020-2022年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实施完成的基础上,结合落实上述司法部《规划》,省司法厅制定了《安徽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3-2025年)》,于今年7月初印发。为贯彻落实好司法部和省厅《规划》,深入推进我市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制定本规划。

起草依据:《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安徽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3-2025年)》。

      二、起草过程

7月初,省司法厅《安徽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3-2025年)》印发后,作为该项工作牵头科室,市司法局公法科认真学习领会,结合省厅相关工作要求,以及我市实际,着手起草《宣城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于8月初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草案。8月上旬,书面征求局促进科、普法科、法援科、律工科、办公室等相关业务科室意见建议,根据相关科室的意见建议对草案进行了修改完善,于8月10日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8月上旬,以市司法局名义发函各县市区司法局征求意见建议,共收到旌德县司法局反馈修改意见建议2条,已采纳1条,未予采纳1条(未予采纳理由:上级规划和相关工作部署有明确要求)。8月中旬,召开全市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会上对《规划》征求意见稿再次征求与会人员意见;与会人员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其中部分合理的意见建议已采纳,其余未采纳的在会上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形成《规划(审议稿)》。9月份,经市司法局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以市司法局名义正式印发实施。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全文共五部分。第一部分“规划背景”:主要是总结2020年以来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分析当前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第二部分“总体要求”

: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三部分“目标任务”:一方面是2035年的远景目标,即“基本形成与法治宣城、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目标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是到2025年主要目标,具体包括:法律服务网络全面建成,“八五”普法规划顺利完成,法律援助民生实事深入实施,律师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公证服务供给明显提升,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切实增强,仲裁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大调解工作格局日益深化等九个方面。第四部分“工作举措”:包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快推进均衡发展、完善法律服务网络、提高全民法治素养、创新法律服务发展、共建社会治理格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涉外法律服务、落实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等九个方面31项工作任务。第五部分“组织保障”:主要包括强化组织领导、强化经费保障、强化队伍建设、强化督查指导、强化宣传引导等五个方面。

     创新之处:《规划》内容大部分是定性指标,侧重于工作推进和持续提升;同时明确了部分定量指标,共有21项,其中约束性指标仅有6项,其余15项预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中“每万人拥有律师数”我市为3.2人,即到2025年全市律师总数将达到800人;“每10万人拥有公证员数”我市为0.8人,即到2025年全市公证员总数将达到20人以上;另外,将“通知辩护法律援助案件指派率为100%”由预期性指标调整为约束性指标,确保实现刑事法律援助全覆盖,积极为司法体制改革任务落实作出贡献。以上三项指标均高于省定标准,体现了我市在增加公共法律服务专业力量、加大刑事法律援助工作方面的特色和创新。

     四、政策咨询渠道
    在实施过程中,如遇有不清楚的地方,请与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联系咨询。联系电话:0563-3010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