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是千年郡府地,历史悠久,人文昌盛,文化底蕴厚。全市列入国家级非遗文化目录的项目有8项、列入省级非遗文化目录的项目有75项,市级建立的非遗目录有201项。这些项目历经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是见证群众内心选择的最好文化产物,也是法治宣传教育结合地域实际的最好文化载体。
“精挑细选”培育法治+非遗文化载体。将法治元素植入皖南花鼓戏、大鼓书,依托“阳德之声”普法艺术团、大鼓书传人,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等法律知识改编成便于演绎和传播的顺口溜、小戏等,以送戏进万家实现送法进万家;将法治元素植入皖南皮影戏,打造全省首个皖南皮影博物馆法治剧团,以宣宣、州州等10余个法治皮影人物为“主角”,紧跟社会热点创作普法“热剧”,掀起学法用法热潮;将法治元素植入皖南剪纸,推动法治剪纸作为校园非遗课程内容,成功创作全省半径最大剪纸作品《法润万家》,让广大师生用刀、剪、纸刻画勾勒法治红线和底线。
“孜孜不倦”增强法治+非遗文化产出。连续三年开展法治文化作品征集大赛,将法治+非遗文艺作品作为征集重点内容,以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发非遗传承人团队和人民群众创作热情。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全市共收到法治+非遗文艺作品1300余件(部),其中以皖南皮影第九代传承人何泽华老师创作的法治皮影戏《赡养老人理应当》为代表的多部优秀作品,多次被《法治日报》《安徽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2023年皖南大鼓书传承人李修顺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简编成顺口溜,得到省市宣传部门点赞认可。2022年5月,在市博物馆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非遗炫彩 普法同行”法治剪纸作品迎接了5万多游客的观赏。
“乘胜追击”扩大法治+非遗文化影响。命名皖南皮影戏博物馆、宣州区第三小学等法治+非遗创作基地为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构绘全省首幅数字化法治地图,串联法治+非遗文化阵地;培育非遗传承人何泽华、李修顺等为优秀法律明白人;将宁国龙窑制陶基地、广德砖雕基地、旌德木雕馆推荐为青少年法治研学基地,构建法治+非遗“有基地、有模范、有实践”的立体普法空间,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自信中提升群众法治自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